【新型城镇化理论研究与金融论坛】

    

    王安石:大家下午好,我和其他几位嘉宾的身份有所不同,大家可能是开发商为主,我是一个长期在政府部门工作,也在盟委呆过,住宅发展局呆过现在退休了,现在在参与企业工作,所以城镇化,是因为当前中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我们上海在这块原来是做了大量工作。现在要进一步推进,现在成立了上海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心,这个中心是由上海市发改委还有同济大学以及上海郊区经济促进会,联合建成。郊区促进会实际上市委市政府以及农口的一些老领导组成的,它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特别是促进郊区经济发展做一些工作。现在三家联合搞了城镇化研究中心,主要是要推进这样的工作。

    我想正好今天是一个机会,因为我原来了解有这个会,我说我想来听一听,看一看,后来陈院长说是不是能够一起参与讨论,我想今天正好是一个机会,我想讲的,因为今天我们这个讨论的议题,一个叫新型城镇化理论,第二个就是金融融资的问题。就是在城镇化过程中,解决资金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所以就这个,我很简单的谈一些想法。作为一个讨论,或者是供大家参考。

    整个上海城镇化来讲,应该说,原来我们在全国是率先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整个上海的城镇化从改革开放以后有了很好的发展,应该说整个发展阶段是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应该是从78年,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到92年,整个是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概念,这里面实际上有三个阶段。一个就是我们提出了,叫“城乡统开,全市一体”这样的概念。82年的农民工作会议提出来,由当时的老市长沛县白(音),当时农村党委书记倪虹夫(音),还有农委主任彭数村(音),倪虹夫(音)后来是市委副书记,后来是检察院的检察长。他们提出了这个实际上是根据当时郊区经济发展,因为跟整个上海融为一体。提出了城乡统开,全市一体。在第二个阶段提出了什么?就提出了一体化的概念,这是94年的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当时郊区工作发展,已经达到了这个情况。就是郊区在整个上海的经济地位已经提高了。基本郊区它的经济产值,已经占了全市的33%。当时乡村工业大发展,和大工业密切相结合。基本上有80%一部分工业和乡镇结合,新加坡都过来了,另外我们和上海提供副食,关系进一步紧密。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的发展。这个时候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第三块,后来就提出了什么?就是一二三四方针。两个立足点,三业协调,四个基地。两个立足点就是郊区的农民的口粮立足自己,郊区的副食品,立足郊区。三业协调就是工业农业和副业三业协调。四个基地当时就是工业的基地,外贸创汇的基地,出口的基地,还有科研中实的基地,这样四个基地。这就是第一个阶段,城乡一体化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就是浦东开发开放的时候。实际上提出了三个集中这样的概念。就农民从原来离乡不离土,就是到了离乡又离土,而且直接进入。三个集中就是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集中,还有农民向城镇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这三个集中,实际上就推进了我们城镇化,或者是城乡一体化。

    第三个阶段,应该说是我们以新城基础,推进了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当时实际上上海制定了一个总体规划里面,就制定了1966这样的规划,一个中心城,九个新城,60个中心集镇,600个中心村,提出了这样一个规划的思路,当然这个思路现在回过来还有一些反思。这样来讲,实际上上海中心城,集中以郊区的新城来接纳,还有郊区的集中发展,就吸纳了征地以后农民靠拢,同时农业的经营就规模化。实际上这就是上海郊区从整个城镇化发展,我很简要的介绍这三个阶段。

    当然在新的形势下,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我们就要理解新型的概念,这个概念,实际上现在就用五句话可以来概括。实际上应该是“以人为本,优化布局,四化同步,生态文明,文化传承”。这是中央城中会议上基本的精神,可以归纳为这些。

    新型,作为上海城镇化来讲,这个新型,接下来我认为,我们主要可能会在这几个方面考虑。

    一个,肯定是要优化城镇的布局。要建立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体系。以后中心城包括新城,包括集镇,这三级的关系怎么处理。以后中心村的概念,我认为可能会淡化。因为上海原来解放初的时候,是五万个自然村,以后演变大概是两万个自然村,如果你说集中60个中心村,这次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我们城镇化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搞政府强迫,也不能行政命令,一定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所以这点来说,也应该是让它自然过渡。在城镇体系一定要把它理顺。我们这次上海市已经在修编城市中心规划,编制到2040年,各方面已经启动,最近我也参加了他们几次讨论。最近在调研。这块我们要形成比较好的城镇体系。这个城镇的构架一定要明确。

    第二,很重要的,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为本,我们过去很大的问题,就是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农民很多是叫“被城镇化”。他离土了,但很多问题没解决。他必要的生产资料被剥夺,讲的难听就被剥夺了,或者是征地征掉了,但他基本的生活保障,我们统计过,当时78年开始我们整个城镇,当时非农我们市区是多少呢?147个平方。非农人口多少呢?647万。城市化人口多少呢?一千一百万。这是流动人口很少的,只有几万人。我们到了2011年,2012年是多少呢?城市化人口就2300多万。流动人口多少?900多万。非农人口多少呢?是1269万。这个概念是什么?就是城市化人口增加了,翻了一倍多一点。但是从土地城镇化来看,那就大了。城市面积从147平方公里,现在中心城区是多少?660平方公里。扩大了五倍。所以这个来讲,实际上就是不同。所以这次来讲,我们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该要解决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一定是要同步。

    第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解决一个农民的问题。农民很重要就要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共享城镇化的成果。我们现在提出的这块来讲,一定要把它解决好。包括,农村比如说他的收益,农民的收益要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农村的教育,卫生,等等。当然不可能达到城市的水平,应该是这个水平要提高,要同步发展。所以这个来讲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第四个,我们下一步来讲,很重要的,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就是城镇的形态问题。是乡村到底怎么搞?这次三中全会,包括城镇工作会议就提出了,文化传承的问题,要建立一个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的问题。这样就有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乡村的形态,不完全是造城,那肯定要造房子。但是一定要保留一套必要的一些历史的风貌,历史的建筑。包括它的农田和道路等等,这个都要统筹兼顾,从上海来讲这方面的条件很好,上海郊区已经有3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整个面积14个平方公里,这次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进一步扩大范围,郊区有保护价值的有670多处这个建筑。

    所以我在想,我们下一步新型城镇化看来这个概念都要搞清楚,而且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说,我们房地产也好,开发商也好,机遇是很多的。我们也很希望开发商来参与城镇化的开发,特别是在郊区的一些历史文化风貌区当中的建设,还有郊区现在还有8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像枫泾,朱家角、南翔等这些我们完全可以参与。我想这个作为从理论的角度,我想谈谈。因为我想开发商可能不了解这些情况,作为介绍。

    第二个是关于资金的问题,资金可能就是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没有钱根本不行。现在城镇化一个政策,这个政策就是给政策,地方自己搞。最近我们在小昆山调研,也开了一个会,小昆山现在就是一个政策问题,这个政策问题就是钱,他现在农民安置了两千多户,置换出1500户的土地。现在解决的指标是多少?651亩指标解决了,800多亩指标没解决,指标没解决这些土地就不能置换,不能出让,银行就不能再贷款,这次我们向市政府打了报告,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土地的指标问题要给它,这是政策问题,另外,资金的问题怎么来解决?我想现在我们有四个方向,应该要考虑。

    一个就是要考虑完善地方的税种,要建立地方主体的税种。这个实际上很重要,让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权,这就随着市区两级分税的问题,当然这也涉及到一个大的政策问题。另外很重要就是解决财政转移支付的问题。这个转移支付一定要建立一个制度,就是和人口安置转移要挂钩。现在很多的地方,人口转移,但它原来的财政包干不动,原来财政的分税也不动。这样的话乡镇的负担很重,因为地方管理的责任增加,一个是管理人员增加,另外地方的开销大大增加。这块肯定要解决好。最近我们郊区出现了,市委市政府多次反映这样的问题,解决财政转移支付问题,建立良性循环,地方的税种体系一定要完善,要让地方有实力来开展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我认为很重要的,就是要考虑发挥政策性的一些银行,它的一些作用,这个来讲,包括可以以建立和这个相关的一些政策性,过去我们国家四大行里面,原来建立有很明确的,比如建设银行主要是管建设的,比如农业银行主要是针对农业的,当然以后发展是综合化经营。这块来讲,我们实际上完全可以政策性银行机构应该可以上去,比如说以后是否有可能建立住宅银行,比如是否有可能建立基础设施这方面的银行,专门解决这样的问题,因为城镇化过程肯定会涉及到住宅建设,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肯定也是重要的。所以这些方面要发挥现有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另外,应该可以创新的设立这方面的专门的金融机构,银行。

    第三我认为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健全法律法规,要健全地方地债券管理制度,要强化这个,在这个基础上是不是能够建立一套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管理制度。因为要城镇化要大量的钱,地方政府没钱,肯定不行。当然这个地方债券一定要有回报。这我就想起了很多筹资,房地产筹资里面很大一部分就是信托,信托买一个产品,我房地产直接帮你融资,城镇化过程中是否可以?应该可以,地方可以发行债券,但这个债券一定是项目研究妥当,要有回报。否则债券发行不起来。一定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第四个我认为在资金方面,实际上可以进一步开放,这个开放是指要吸引非公的一些企业进入,因为现在,我们国家这块的空子比较小,主要是要吸引民间资金来进行投入,包括一些经营性的,包括像类似金融性的,还有开放类似的BOT,实际上就是让民间来投资基本建设什么的。我们在村镇开发过程中,实际上我们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历史风貌区的开发,还有一些乡村的一些好的优秀历史建筑,实际上完全都应该引进民间的资本,让这些资本进入,这样来讲,事实上它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这次在松江,在重固镇里面有一个张岩村,留了一些明清时代的建筑,这个村子现在是空的,里面还有一个庙,实际上你要去投资,你策划好的话,可能会发挥得很好。现在来说现在就在拿了,我们当时商量是不是能够考虑引进民间投资。但你的主题、你的策划一定要比较好。

    实际上我们的思路可以进一步拓展。办法比困难多,在城镇化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这方面希望大家能够共同探讨。

    杨吉晋:我们这场论坛结束了,我再重复一下,给我的任务就是城镇化研究和金融,我们扣一下金融这样一个话题,实际上我理解是这样,在国家里面有三种货币,一个是货币现金,第二种货币就是土地,土地是第二货币,在互联网时代第三货币就是流量,你可以没钱有流量就够了,比特币差点就把这个世界颠覆掉了。这是我的一个理解。还有一个理解就是毋庸置疑的,就是全中国金融创新的宝地在上海,不是北京,也不是广州、深圳,应该是上海。所以在这个新型城镇化下的金融创新,应该是从咱们在座的,我估计一两百号人,还有将来更多介入这个行业的这些人里面产生。我们就围绕着这两个话题,请在座四位嘉宾,再重复一下,您认为,假如我们上海领先全国,在新型城镇化金融创新上,有一个突破,你们觉得,哪个是第一个或者您看好哪个?我们作为一个结束。

    王安石:我也说一句,我认为应该建立多元的融资、筹资渠道,要政府、企业、民间合力。这样城镇化的资金有可能解决。

copyright © 2012 China Real Estate Data Academ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