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被誉为2015年中国最牛分析师的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在东南大学为国泰君安江苏地区高级客户做了一场内部报告会。据透露,报告会相当低调,参会嘉宾也经过重重甄别。由于是内部报告会,关于经济、股市、楼市、汇市,任泽平毫无保留地抖出了不少干货,以下是报告会现场实录。
据说今天是南京35年来最寒冷的冬天,非常感谢大家在严寒当中和我们一起展望2016年的市场。
我给大家报告的题目,叫做《供给侧改革破冰》,这是2015年12月18日-21日中央工作会议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2016年改革和发展任务做出的部署,2016年将是一个供给侧改革的破冰之年,将会为中国的经济和改革带来曙光。我是在2014年5月下海加盟国泰君安,辞掉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职务。
当时在加盟国泰君安的时候,我有两个梦想,第一个,中国处在一个大的变革的时代,在这种大的转型时代,中国资本市场将会承担重要的使命,所以大家看到,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资本市场的发展。
我在体制内工作这么多年,这些年我们对资本市场的重视,我认为是空前的。确实时代也走到了这一步,当时我深信,中国的资本市场将会迎来黄金的发展时期。华尔街的今天,就是金融街的明天,我们应该在哪里?我们应该在这个时代的舞台的中央。
当时第二个,我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当时在市场2000点大底的时候,我们认为A股即将迎来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
因此在加盟国泰君安以后,组建了我们的“战熊团队”,我们在市场最为悲观的时候,在7月份提出大牛市,在8月份我们提出5000点不是梦,在12月份我们提出改革牛,这都是我领导的团队在这个市场上最早提出来的。
当然到了2015年的5月份,当市场即将到达我们在2014年预测的5000点的时候,我们开始变得谨慎。当市场开始高呼10000点的时候,我们开始提示风险。
因为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我们提出“海拔已高,风大浪紧”。一年前市场认为我疯了,一年后我理性,市场疯了。
然后到6、7、8月份,中国A股出现罕见的异常波动的时候,我知道在座的各位听到了很多建议大家去抄底的声音,来自不同的机构。
但是我带领的团队,没有提出过任何一个抄底的建议。在那段时间,我在休假,然后在大约8月25号,当我休假回来的时候。我开始调整观点,只看反弹。
所以9-10月,我又帮我们的客户,抓了一把反弹。大家还记得我们当时提出“战熊团队重出江湖就一个字——干!”,一定要旗帜鲜明。
然后到11月下旬,我们减轻了我们推荐的力度,我们重新看淡了这个市场。1月4号,也就是元旦后开市的第一天。我们发报告,我们提出——“休养生息”。
是的,这一次的市场暴跌,可能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料。而且可能大多数的机构可能还都在元旦前后看多。但我所带领的团队,可能是市场极少数提示风险的团队。
然后在2016年1月13日,当市场极度悲观的时候,我们又提出“A股逐步回归正常”。我们虽然看到市场有波动,但最近这一段时间,市场正在出现了一些企稳的迹象。
今天重点给大家报告三个方面的内容:所谓的大势研判,无非是经济、政策与资本市场,当我们对中国的经济和政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的时候,未来的走势,只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论。
我的观点一直非常的明确,那么我先给大家报告观点,后面讲一下逻辑。
第一,关于经济:中国经济处在一个大的变革的时代,总书记有一句话,叫“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我在2014年的时候提出中国经济“新5比旧8好”,就是说未来通过改革构筑的5%的增长平台,比过去靠刺激勉强维持的8%的旧的增长平台要好。
因为旧的增长模式破掉了,新的增长模式放活了,增长质量和效益提升了,股市走牛了,居民生活条件改善了,政府的威信提高了。
我在2015年的4月提出经济L型牛市顶部,牛市的顶部是5000点,这个观点可能广为流传,但是另一个观点就是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经济没有复苏,可能会存在一个L型的底部调整期,最近人民日报,包括体制内的一些重要的官员,也认可了这样的看法。也就是说未来中国经济是L型的这个判断,也正在成为一个主流的认识。
我想讲的是什么呢?有两点,第一个,这个L型一点都不平静,它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挑战就是,旧的增长模式,一个一个的坍塌了,机遇是,我们看到中国新的增长动力和增长模式正在萌芽、正在成长、正在崛起。
我们在判断钢铁行业负增长的同时,我们看到中国电影票房在2015年增长了60%,中国的创业板的业绩增长了20%左右,这就是中国的希望。
第二点我想讲的就是,L型能否“L得住”,能否成功的实现增速换挡,取决于改革。我们在2009年试图通过四万亿的财政刺激,来走出困境,虽然在应对国际经融危机的时候,起到了一定的应急的作用,但是也遗留了一大堆的过剩产品和不良。
我们在2014-2015年试图通过货币放水来解决中国的问题,虽然边际上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催生了一系列房市和股市的泡沫。
我们可以看到财政的刺激和货币的放水都不足以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且遗留了很多的弊端。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呢?中国的出路还能依靠钢铁煤炭等行业的投资吗?中国的未来还能依靠财政和货币的刺激吗?不能!
中国的未来就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而要把新的增长动力放活,这一切的一切,有待于改革。
所以在2014年下海以来,我作为一个商业经济学家,一直为改革而呼唤。那么改革改什么,改革的核心是破旧立新,2016年供给侧改革,将会为资本市场提供很多的机会。也将会改变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也将会提振国内外对中国转型的信心。
因此我们对大类资产是这么看的,大类资产无非是股市、房市、债市、汇市、大宗商品。
第一个,股市:我们在2000点看5000点,在5000点开始提升风险,如果站在现在的时点的话,我们倾向于:A股的这一波调整正在接近尾声。这个时点,2800点左右,过度悲观肯定是错的,虽然我们还没有看到明确的利好的催化剂,比如大幅的反弹或者承接牛市。
但是我们倾向于认为,这一波的调整正在接近尾声,在两会之前,我相信主要以政策的暖风为主,而且我们也看到海外,包括美联储关于加息预期的缓解,欧洲日本加码放松货币,所以整个两会前后,应该市场会逐步的企稳,会有一些结构性行情。
在2016年,是在座的各位播种一级股权投资的黄金时期,原因是两个:注册制和战略新兴板,将会降低企业上市的门槛,而且将缩短企业上市的时间,而且这把市场调整下来以后,那么这里资金方去进行议价的谈判能力,毫无疑问是有利的。
对于二级市场,如果说2014-2015年是做趋势投资的话,2000点进去,5000点卖出来了。2016年我们倾向于是做主题投资的黄金时期。
对于债市,我们还在看多,利率还有一部分下降的空间。但是今年不良和刚性兑付的压力可能要比2014-2015年要大,因此要警惕信用贷的风险。
对于美元,既是看强势但反弹阶段性见顶,大宗商品进入底部盘整,地产总量放缓,结构分化。主要是这些观点。
那么下面给大家讲一下逻辑,第一个,关于中国经济。没有一个经济体可以永远高增长下去,都会在某一个时点,出现增长平台的切换。
2009年我刚到国务院发展中心服务的时候,当时研究中心接到一个研究任务,就是中国有没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当时刘主任(编辑注:刘鹤)带领我们研究这个任务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当时我们在2010年提出,中国经济要增长阶段转换,后来被新一届中央领导所采纳,总书记讲的三期叠加的第一期,增速换挡期,就是这么来的。
这不是我讲的重点,因为这里面已经有了共识,我讲的重点是:一,增速换挡这事儿究竟有多难?第二,怎么才能干成?
有多难呢?我和大家讲讲干成这事儿有多少成功的概率,二战以来,1945年到现在,世界上100多个经济体,向往前沿国家的文明程度,展开了姿态各异的增长,真正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的,只有少部分,成功的概率是10%。
这里我们还要刨掉沙特这种资源结构型国家。也就是说真正有规模靠工业化和城镇化完成追赶任务的,只有4个,德、日、韩、台(地区)。
为什么这事儿这么难呢?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从人口数量优势到人力资源优势,从重化工业到高端制造业和现代行业,这件事情为什么难度这么大,所有经济体只要发生两件事情就会发生增速放缓。
一、人口红利的结束,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加工贸易的退场;二,房地产长周期拐点的出现,重大工业的没落。只要大家看见这两件事情,经济就会增速放缓。
我们来看中国,1962-1976年是中国人口出生的高峰,也就是这个年龄段出生的人是中国的主流人群。
90年代,1962-1976年出生的这一拨人,二三十岁,为中国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现在这拨人40-53岁,再过7年,中国主流劳动力人群将会退出劳动力市场,随后中国劳动力将会出现断崖式下降。
也就是这七年,本届中央领导集体任内,是中国转型的最重要的时间窗口。
1962-1976年这一批人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简要来说,就是这一批人,在中国置地买房,造成了中国房地产的黄金十年。
我们可以做一个调查,诸位有多少是1962-1976年这个年龄段出生的?请大家举下手,谢谢。
绝大多数!所以在座的各位就是社会的中坚,而且目前,在各自的岗位上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而且是社会的财富净值人群,这是第一个数据,1962-1976。
所以大家看到,过去我们有非常多的廉价劳动力,而且非常年轻,1978年我们的城镇化率只有18.3%,所以过去我们农民工工资基本不涨,我们搞改革开放,实现了高速增长。
但现在出现了改变,中国农民工工资加速上涨,人口红利结束以后,所以中国出口加工贸易告别了高增长时代。这是大家记住的第一个数据。
第二个数据大家可以看一下,中国人口出生率的低点在1994年,为什么这个数据重要呢?
因为人口出生的周期领先于房地产周期20年,就是今天生下的孩子20年以后,构成对房子的购买力。如果我们以1994年看到的人口出生率的低点,我们将在20年以后看到房地产长周期的大的拐点,也就是2014年。所以大家看下,2014年我们发生了房地产大的拐点。
2014年,我们看到房地产大的调整。2014年发生了什么?记住几个数字。
第一、 买房人群出现了净减少。20岁到50岁是买房的主流人群,20岁之前没能力买,50岁之后,不需要买。20岁到35岁,首次购房,35岁到50岁,改善型购房。
第二、 城镇化户籍率化,除了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还有些需求之外,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都饱和了。
第三、 中国的城镇化正在放缓。1978年城镇化率只有18.3%,现在54.77%,这可以理解为什么过去的十多年,我们不断的调控房地产,而房价持续上涨呢?因为买房的人在不断增加。
这就可以看出为什么2014年以来,支撑中国高增长的房地产投资以及相关重化工业投资大幅下滑,房地产投资从20%的增长,一口气跌到2015年只有1%的增长,12月甚至出现了负1.9%。
未来,中国房地产将会怎么走?或者换个角度想,未来人口继续向大城市流动,还是回归中小城镇?
我们做了10多个经济体的研究,这张图告诉我们,人口红利结束之后,人继续往大城市迁移。
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国家,过去十几年,大城市人口的比重是在不断增加的。日本,大东京。韩国,大首尔。
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其它经济体都是一样的,人继续往大城市流动,那房价呢?一线房价继续涨,三四线涨不动。
但是要说明一点,中国的房地产投资,三四线城市占80%以上,如果三四线城市投资饱和,投资起不来的话,想依靠房地产,重新回到高增长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在2014年的时候,其实有三大预测。第一,未来中国经济新5比旧8好;第二,A股5000点不是梦;第三,未来十年,一线城市房价涨一倍,三四线涨不动,房地产投资零增长。
从2014年以来,我们不断刺激房地产,结果一线城市全涨起来了。我听说最近南京也在涨。三四线城市涨不动,房地产投资零增长。
举个例子,2013年的时候,陪领导去东北调研,中国东北有个大城市,猜猜是哪座?沈阳?大连?
刚才谁说的铁岭,有勇气说出来就把手举起来……恭喜你,答对了。
去中国较大城市调研,我有两点体会非常深刻,第一,终于弄明白了,赵本山为什么离开了铁岭、离开了东北。因为在东北,人人都会二人转;在铁岭,每个人都是大忽悠。
我们就差点被当地领导忽悠在当地买房,他们说铁岭造了个新城,叫“铁岭城”,这个新城可以容纳新增70万常住人口。
现在我来问问大家,谁知道铁岭现在有多少常住人口?80万?200万?你果然被忽悠了。目前铁岭有60万常住人口,但造的新城可以容纳70万。中国像这个的三四线城市还有不少,人口流出多、库存高。这就是未来中国房地产的典型特点。
大家可以看到,支撑中国高速增长的过去这几个支柱,人口红利、加工贸易、劳动力成本、房地产投资、重化工业,都一个个落幕了,中国永远的告别了高增长时代。
中国的未来在哪里?中国的未来在于通过改革转型,推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崛起。
大家都记得90年代末,中国推动了一轮改革,当时面临1998年金融危机,传统行业严重过剩,纺织压锭,1998年我们在上海砸向了纺织压锭的第一锤,紧接着1999年,(银行)爆出了1.4万亿不良资产,当时我们的GDP只有9.2万亿,相当于GDP15%的不良(资产)浮出水面,导致几千万纺织工人下岗。
立新,我们做了什么?国企抓大放小、商品房改革、2001年加入WTO,靠着这几招,迎来了200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的黄金十年。我们经历了三年阵痛,迎来了十年的“黄金增长”。当时我们的政治家、改革家做了决断。
现在我们需要做什么呢?我们又走到了这样的时点,历史又选择了改革,现在仍然需要破旧立新。如果90年代末要纺织压锭的话,现在就是要炸掉钢铁炉。房地产投资都跌倒了负增长了,还需要那么多钢铁吗?
把钢铁的过剩产能出清,会产生两个冲击。第一,冲击银行的不良,但是不要怕,早一点解决反而是好事。第二,中国过去30年的成功,是制造业开放的成功;中国未来30年的成功,将是服务业开放的成功。中国的制造业,现在已经相当的开放,但是在服务业领域:金融、传媒、文化、体育……还有大量的管制,但是这是大方向,发展红利,核心是促进竞争,放开管制。
既然已经选择了改革开放,选择了市场经济,我们就应该相信市场、企业家,相信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队伍能把这波转型做出来。现在又到了做决断的时候了,金融、文化、传媒、体育,这些代表未来的产业究竟能不能放活?
我刚才讲的,世界上有100多个追赶经济体,但成功实现增速换挡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的只有12个,这12个国家大部分都在我们周边。它们追赶的条件都跟我们相近:日本、南韩、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只要我们不要犯方向上的错误,中国转型大有希望。
现在我们的人均GDP是8500美元,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是1万2,中国未来不需要高增长,只要我们通过改革,转型成功了,三到五年,中国的人均GDP将会迈过1万2,一个13.7亿人口的超大型经济体将会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以后各位出国的时候,再也不会被人当成“第三世界”国民了。
这是中国重回“世界之巅”,不要忘记,在几千年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比美国要长很多。中国有13.7亿人,而且这13.7亿人正在消费升级,正在改革转型,这么大的市场中找不到投资机会,在哪里能找到投资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