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猜猜看,17个国家级新区各领到什么任务?
发布时间:2016-5-23 9:50:40 来源: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

为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鼓励国家级新区深化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创新的部署,进一步发挥国家 级新区在引 领发展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的试验示范和引  领带动作用,国家发改委制定并印发了《2016年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工作要点》。

  

国家发改委强调,国家级新区要着眼于服务全国改革开放大局,立足自身基础和特点,按照确定的体制机制创新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抓好组织实施,认真总结工作成效,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及时将体制机制创新工作进展情况反馈国家发改委,今年年底前报送整体工作情况。


有关省市发改委要加强工作指导,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的支持。

  

据悉,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国家 级新区改革创新继续予以指导和支持,协调帮助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国家 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经验并上报国务院。 




17个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重点如下:    


上海浦东新区


进一步深化和有序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以政府服务、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制度等创新为重点,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一是以“三个清单”为突破口,运用“互联网+”技术,深化“先照后证”等改革,大力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二是深入推进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为重点的投资管理制度创新。

  

三是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创新贸易监管、流通等制度框架,积极探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贸易监管制度。

  

四是探索推进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制度创新,推动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建设。

  

五是依托张江高科技园区,大力推进上海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在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方面创造经验。

  

天津滨海新区

  

务实深化京津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全方位推动港区协调联动探索,提升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力。

  

一是率先开展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推进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设,构建重点领域对接合作机制,促进协同研发和技术扩散,推动建设“双创”

示范基地,率先形成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

  

二是深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拓展金融业务新领域,发挥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贸试验区联动效应。

  

三是依托海空两港优势,提升融资租赁等高端服务业对临港临空产业的服务水平,创新海空联运通关便利化模式,探索促进海空、海铁联运业务发展新途径。

  

四是加强滨海新区与天津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划、产业等方面融合联动,探索多种形式合作的市场机制和港区一体的现代治理新机制。

  

五是深化“一份清单管边界”“一颗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和基层综合执法模式等创新,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方面创造经验。

  

重庆两江新区

  

深化内陆通关和口岸监管模式等重点领域探索创新,发挥和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重要交汇点服务引 领作用。

  

一是创新水陆空口岸联动开放机制,探索建立空域动态灵活使用机制,提高空域资源配置使用效率,改造升级口岸集疏运体系。

  

二是深化区域大通关协作探索,推进全域海关业务一体化改革。

  

三是创新口岸监管模式,探索建立区港一体联动的动态监管体系。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创新通关和口岸监管模式,推动江海联运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探索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一是承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落地,探索推动舟山港综保区功能拓展。

  

二是推动宁波舟山港通关监管一体化,争取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强化江海联运信息化建设。

  

三是探索完善助推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新举措,深化远洋渔业发展创新。  

  

兰州新区

  

探索建立促进产业集聚和科技创新的新机制,创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统筹推进适宜模式,提升新区综合竞争力。

  

一是围绕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以产业孵化器、“双创”品牌活动等为载体,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孵化链条,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

  

二是结合推进中央和省属在兰州市区企业“出城入园”到兰州新区发展、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等,探索统筹优化新老城区布局、实现产业错位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是加快生态保护赔偿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生态损害赔偿中心、生态损害赔偿基金和设立碳交易中心,为全面推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积累经验。  

  

广州南沙新区

  

探索构建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引 领粤港澳合作模式创新。

  

一是加快大通关体系建设,深化口岸业务创新研究,力争在国际贸易、国际中转、检测维修、船舶登记管理、航运交易、航运保险、跨境支付结算等方面形成一批全国领 先、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二是优化法治环境,组建一批专业仲裁机构,建立涉港澳案件会商协调机制。

  

三是创新与港澳深度合作模式,拓展专业领域合作和专项合作。  

  

陕西西咸新区 

  

深化城市发展方式创新和以文化促发展模式探索,进一步发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创新特色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推广城市发展集成创新,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美小镇建设模式。

  

二是运用“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方式,以产业平台建设为载体,推动形成智慧链、平台链、服务链、贸易链四大产业链条,打造新一代文化产业集群。

  

三是探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联动的合作机制,创新同其它国家级新区、丝路沿线国家园区合作路径,完善“一园多地”互补合作模式。

  

贵州贵安新区 

  

深化以产业集聚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等方面的探索,创新产城融合发展机制。

  

一是创新以特色支柱产业、优势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引 领产业转型发展模式,提升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带动力和聚集力。

  

二是探索农业转移人口成本分担机制,创新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人口、土地、投融资、住房、生态环保等体制。

  

三是以全面实施国家新型“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抓手,深化城市综合建设管理创新。

  

青岛西海岸新区 

  

重点围绕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和推动形成以海洋科技创新促进海洋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探索。

  

一是以装备技术保障、军地人才培养、军队社会化保障、军民科技产业发展4个军民融合中心建设为载体,积极探索军民产业融合发展、军民科技协同研发孵化、军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军地人才培养使用等方面的新模式。

  

二是全面布局科技创新计划,推动海洋类等科研院所落地,积极推行“持股孵化”等新型孵化模式,创新科技金融合作模式,深化科技创新引 领海洋产业发展探索。

  

三是积极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健康发展,在水资源费补偿、水价电价优惠、科研应用、检测标准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大连金普新区 

  

着力创新管理体制,加快形成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进一步深化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

  

一是加快建立务实高效的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各功能区管理模式,形成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

  

二是加强面向日韩合作,充分利用中韩自贸区机制安排,探索优势产业发展与边境贸易互动模式,创新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模式,深化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三是积极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以沈大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兴产业集群,提升拓展保税区功能,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发挥重要引领带动作用。  

  

四川天府新区  

  

以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为引 领,着力构建有利于产业集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依托成都科学城建设,培育集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率先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二是结合幸福美丽新村、特色小镇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精准扶贫,有序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

  

三是制订产业用地投资强度、开发强度、产出效益指标体系,严格土地规划管控制度,深化集约节约用地探索。 

  

湖南湘江新区 

  

创新投融资模式,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

  

一是推动设立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基金,拓展融资租赁和海外融资途径,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发挥开发性金融机构支持新区发展的主渠道作用,形成全链条融资新模式。

  

二是创新土地管理制度,推进土地“征转分离”和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等试点,完善地价形成机制和评估制度,建立统一的区片地价体系。

  

三是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发展的框架设计和绿色生态指标体系,试点“河长制”和环境质量绩效考核,构建多元化的生态建设投资和管理机制。    

  

南京江北新区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以自主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有效路径。

  

一是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率先探索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二是完善产学研协同机制,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源头作用,构建定位明晰、特色鲜明的新区智库体系。探索建设协同创新基地,开展创业创新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在集聚创新资源、推动成果转化、带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

  

三是完善创业创新机制,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探索建设知识产权法庭。 


福州新区

  

探索完善科学规划体系,创新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建设。

  

一是通过规划立法,加快“多规合一”试点,推进统一规划平台建设,增强各类规划的统一性、连续性和实效性。

  

二是推动产业优化再造,实施龙头促进计划和技术改造专项计划,重点培育工业制造业龙头企业。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实验,率先形成绿色循环低碳的新区开发建设模式。

  

三是探索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新模式,引领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福州新区与平潭综合实验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融合发展,探索建立两地共建共享机制。  

  

云南滇中新区  

  

重点围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和创新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深化探索。

  

一是搭建开放平台,探索创新招商机制、招商方式和合作模式,加快培育现代特色产业体系。

  

二是加强与昆明市相关规划的衔接融合,创新人口城镇化发展机制和城乡建设管理制度,探索构建产城互动、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体制机制。  

  

哈尔滨新区

  

创新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机制,探索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新路径。

  

一是推动设立中以(色列)产业园,加快对俄合作载体建设,探索推动对俄贸易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

  

二是探索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负面清单为抓手,推动形成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是积极开展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发展模式、便利化等方面的创新探索,依托冰雪、民俗等资源和比较优势,加快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有效途径。

  

长春新区  

  

构建科技产业创新平台,着力创新面向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体制机制。

  

一是推动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搭建创新孵化载体,加强金融人才服务创新,探索以创新创业促转型的发展模式。

  

二是促进招商力量向产业园区服务力量转型,建立“招商、落位、投产”一条龙的项目落实机制。

  

三是以东北亚国际内陆港和长春机场建设为载体,探索提升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水平新路径。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