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产业地产30强 | 对话杭高孵总经理洪伟达:产业地产本质是构建产业生态闭环
发布时间:2016-8-2 14:22:57 来源: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

园区中国近日的杭州之行收获颇丰,不但走访了当地国企和达高科旗下诸多园区,还与杭州高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洪伟达就产业业态生态链闭环打造、运营+投资双规驱动战略、资本市场规划、异地扩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这位瘦削、忙碌的杭高孵掌舵手思路清晰,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把握十足,他正在把原本缺乏主线、各自为战的业务链条重新梳理、整合、贯通,希望能够打造出一个属于杭州本土国资系统具有示范意义的产业地产标杆。


目前,和达高科旗下共运营7个项目事业部,总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包括和达高科·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和达高科·创意设计园、和达高科·创新服务中心、和达高科·生命科技中心、和达高科·加速器、和达高科·WE-LINK众创空间以及国脉电子商务园。整个平台入孵企业近600家,现平均每年引进国高新企业15家左右、市高新企业30家左右,国家级以及市级高新企业总量达到150家,年均新三板上市企业3家。单体园区(国家级孵化器)内企业总产值达10亿元,税收逾亿元。


国企做产业地产,容易做得很纯粹,但也会套上很多有形无形的枷锁,力所不逮,我们愿意给洪伟达和他负责运营下重新整装上路的和达高科更多的发展时间和观察空间。


 


园区中国:目前和达高科的业务结构是怎样规划的?


洪伟达:我们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资经营集团下属专门开发投资运营产业园区的政府性产业平台。截至目前,自营项目中包括在建和运营的有6个,委托运营的2个,运营形态上包含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


和达高科的几个运营板块之前是分散的,有杭高孵、文创园管理公司、创投公司等。创投公司内部还有政府产业基金管理公司、直投公司、海外基金公司。前几年,我们通过金融投资结合科技服务完成产业化实体布局,实现科技地产的运营,但是各个运营主体分散,无法形成合力。现在通过业务模块梳理,把所有资源装在一个母体上,共同统筹,打通布局产业地产的整个链条,使每个点互为支撑。


园区中国:这样的结构调整是基于哪方面的考虑?


洪伟达:我们试图构建一个产业生态闭环,产业开发专业化,产业服务体系化,产业投资和实体运营互相支撑。通过这种调整,希望实现产业地产开发价值的最大化以及整个品牌力的提升。目前,和达高科在杭州经开区区域内的招商应该是最强的,现在希望进一步强化销售和服务,进而加强科技企业服务和科技园区运营的能力。


园区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对产业地产和产业服务的辅助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达高科在投资基金这块的具体动作有哪些?


洪伟达:和达高科管理的基金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是独立操作的和达之星投资基金、第二是委托管理的政府引导型基金、第三是与其他投资机构合作的海外投资基金。


对于和达之星基金,按照规划一期投出2000万元,之后3-5年每年规划5000万元,预计年收益率10-15%,3-5年后基金规模要做到2-3亿元左右,主要专注生物医药产业链。


政府引导基金包括和海邦基金合作的生物医药基金、和武岳峰资本合作的半导体基金,我们代表政府参与管理。政府基金不是纯商业化运作,约定投资年限,到期按照银行同期利息保值增值就可以。


海外投资基金分又分为三块:一个是2000万美元的生物医药基金,与赛伯乐合作;还有一支2000万美元基金,和武岳峰资本合作,主要针对电子信息产业。其中,这两支都是政府引导基金。还有一支1000万美元规模的基金是我们直接管理。整个海外投资基金是杭州经开区引进科技项目和科技人才的重要抓手,主要针对海外优秀创业项目进行投资,这些项目在当地孵化成长后,引进到杭州。我们会在海外做一些前期投资和服务对接,既避免海外创业项目直接落地可能出现的水土不服,又可以获得一定投资收益。


园区中国:我们大家都知道,国企做投资基金面临着体制上的巨大束缚,即潜在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即便是张江高科、东湖高新、天安数码城这些龙头企业之前也都为此所深深困扰,和达高科怎么面对这个问题?


洪伟达:现在国企对于投资市场的风险控制和激励机制已经比较成熟,只要严格按照规则做事,就不会出大问题。


在具体操作层面,我们从寻找投资合作伙伴时就比较谨慎,必须是业内知名的投资机构,具备成功的投资案例和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比如赛伯乐、武岳峰等。此外,相比直投,我们更倾向走风险性比较小的跟投模式。


投资项目时,我们一般不会选择类似O2O这种先烧钱的项目,或者失败后没有任何价值残留的项目,而是倾向于新材料、智能硬件等有一定实体的项目。这种项目即使失败,也会有有价值的研究团队和研发成果留下。


国企做投资,除了风险把控外,投资收益分配问题也很重要。投资成功了,以怎样的比例和模式分配,需要一个清晰明确的制度。我们之前主要做政府引导基金,在2008年左右,集团公司产生独立做基金的构想,但是当时对决策机制、风险把控、投资收益分配都有疑惑,现在理清这些问题后,投资动作开始加大。


园区中国:和达高科有没有在资本市场的计划?


洪伟达:产业地产商要上市确实比较难,我们也研究了很多案例,比如东湖地产和华夏幸福等。按照构想,和达高科对资本市场的规划分两步,首先把孵化器等收益比较稳定的物业项目组合,在新三板寻求上市;之后,根据集团规划完成和达高科的产业闭环,并实现各个板块经营价值最大化后,再把整个母体注入已在新三板上市的板块,通过转板,最终实现主板上市。


园区中国:目前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杭州经开区这个区域,对于未来在杭州其他区域的拓展甚至异地扩张有没有规划?


洪伟达:和单纯的产业地产商不一样,我们既承担企业经营任务,还承担本区域产业地产规划和产业战略布局职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肩担。所以,也要更多考虑为本区域科技创新产业引进和平台搭建做好服务,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追求规模,纯产业地产开发不是我们现阶段的目标,追求产业经营服务价值最大化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另一方面,企业本身也要追求经济效益。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希望做一些轻资产的外拓运营,这是提升整体能力的一个途径,也有利于扩大运营规模。如果走出去,我们会从对区域经济和产业规划的理解出发,对某个区域产业做整体的园区规划和运营,促进这个区域的优势产业发展起来,同时做好配套服务,而不是对某个单体项目的运营。


我们与民营产业开发商最大的不同在于,不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更多贴近政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追求一部分社会效益,这种异地扩张思路也更容易得到地方政府认可。这也是我们最擅长的,也是一直在做的。


目前,和达高科也在做一些外拓经营方面的产业研究、咨询策划等,并对现有项目的盈利办法做了很多尝试,不断练习操盘能力。但是企业性质决定了我们要谨慎外拓,现有的投资和项目运营也还集中在经开区里面,磨练好内功,先做好本区域开发,这是第一位的。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