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新型城镇化须注重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
发布时间:2017-1-9 14:10:56 来源: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和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6年年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认为,文化与生态是民族发展延续的根基,在新型城镇化中应注重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以避免城市建设中“千城一面”“文化个性失落”“环境污染”等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不到18%已上升至目前超过50%。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6.1%。有与会专家预计,未来20年将会再新增3亿城镇人口。值得关注的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城市建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文化个性失落、历史遗迹消失、千城一面”“城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相关研究也表明,从全球范围看,生态环境问题均直接或间接与城镇化有关,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会遭遇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独特标识,是一个城市感召力和吸引力所在。除了交通、商业、人才等共性因素,城市还需要具有特色的文化、人文环境才能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需求越来越强烈。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表示,新型城镇化进程当中的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已成为我国转型发展时期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是衡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认为,文化与生态属于不可移动的软、硬资源要素,是任何国家民族发展延续的根基,传承历史文化和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关系民族命运的重大历史使命,必须要在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美的生态环境。

针对如何在城镇化发展中传承历史文化和保护生态环境,与会专家建议从制度、理论以及技术创新方面着力。

王伟光建议,有必要研究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文化和生态体系,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系。同时探索和构建相关的体制机制,让全社会成员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积极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来。原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也表示,要加快推进机制创新,把生态文明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全过程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提出,从理念体系、目标体系、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和示范体系五个维度构建绿色城市建设理论,重新审视人和自然的关系。

在具体实施方面,除了有制度支撑和理论引导,还需要技术、资金等现实条件支持。以文化传承为例,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原常务副主任张晓明表示,城镇化中的文化传承需要技术手段支持,比如解决城市文化资源评估的技术难题,以避免城市规划随意开发文化资源,拍脑袋投资旅游项目的问题,从而遏制建设性破坏状况。

  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课题组点评: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土地要进行一体化开发建设和利用,形成土地融资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之间自我强化的正反馈联系,才能切实解决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钱从哪里来和到哪去”的问题。

标题 日期 阅读/下载
  新型城镇化须注重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 2017-1-9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