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房地产投资的三种选择,哪种才是当下的自由之路?
发布时间:2017-2-10 10:24:42 来源:
这些年,随着房地产的资产防御性功能越来越强,房产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财富的意味就更强而居住功能的意味就更弱,因此才有那么一句急了才喊出来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炒的!”房子盖出来自然是要让人住的,而人们买房也不会就是想拿着放着,用钞票来投票的总比拿嘴来投票的更可靠,市场有泡沫不假,市场有泡沫却依然有人愿意进场,原因很简单,赢面仍在!

  就房地产作为一种资产来投资的选择,就个人可选项来说大致三种:住宅、写字楼、商铺。有人说酒店式公寓或者产权酒店算哪种?不好意思,这是擦边球,上海刚刚收拾过,其实往住宅用途靠的就是所谓“商住房”,产权有瑕疵,水电气有限制的“类住宅”;往商业用途靠的就是所谓“托管酒店”,你可以理解为一种需要托管才能租出去的商铺,产权是你的,能租多少还得看你托付的那家有没有那个本事。

  如果问题简化到就是三种选择,这三种投资意味着不同市场环境和操作难度。

  住宅面对的市场最大,租售需求都大,但同时单个房东就好比散户,本身是毫无定价权,只能随行就市。单纯考虑租的情况,住宅投资最大的操作要点就是如何遇到最好的租户,租金合适,租期持续。这种匹配的功能个人是很难做到最优,因此就有了房屋中介公司存在的必要。当然,就住宅的投资而言,更大的收益预期来自房产的增值,也就是说要通过交易来实现,交易环节手续的繁琐以及必要的避税设计同样不是个人的优势,就依然需要中介公司。

  个人可买的写字楼也就是所谓的散售写字楼,其实面临的是一个极窄的市场。首先好地段的写字楼散售的就少,其它的分布就散,注定这样的写字楼一旦成为二手就是一个零散市场。其次写字楼的客户一定是公司客户,也就是说你是在做C2B的生意,需求端又是一个狭窄市场。做B端的生意好处是客户付租能力高且一旦租赁就不会轻易离开,租金收入会比较稳定。随之而来的负面就是这样的生意受经济波动影响极大,今天风光无限的租户,搞不好一个浪头过去就成了破落户,人人喊打了。投写字楼运气最好的当属押对了商务区域而又恰巧碰上原本就是按自持设计而无奈做散售的标准甲级写字楼,等于散户买上了蓝筹股,就跟着大势赚钱好了。

  商铺是这三种中最需要赌性的一种投资。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商业需要人气,商业也需要沉淀,买商铺最好的时机当然是从开发商手里买一手的,价格便宜还可以最大化用杠杆,但那时也根本没法判断入住情况,也无从知晓客户偏好,要开什么能开什么都是在碰运气。商铺有一个好处就是最接近市场,因为距离最近最便利因此是可以吃到一部分稳定的客户。商铺也有最大的劣势就是没有规模性,没法满足更丰富的需求,客户虽近,对你的需求却极其有限。投资商铺的一般两种人,一种是自己开店的,就当是固定资产投资;另一种就是纯粹的投资者,就需要去招商。无论哪种投资,商铺的价值都跟生意的好坏密切相关,很多情况还不能是光你一家生意好,要整条街都好才有意义,否则都会拖死。

  总而言之,这三种投资就市场环境的复杂程度及操作难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住宅,写字楼、商铺。本来,从风险收益匹配的理论上投资收益率的排序也该如此,不过从现实的反馈来看却正好相反。以单位房价来论,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个地段,住宅可能可以卖到8万元/平米,写字楼就是5万元/平米,商铺可能也就是3-4万元/平米。而且城市级别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那是怎么回事?仅仅是因为市场容量的不同、流动性的差异而导致定价的偏差?

  我们把投资主体从个人换成机构(资金不愁的哪种),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

  首先机构就不会投住宅,要投也是投住宅交易中的机构,比如链家,或者途家这种做托管的。与居住相关的,长租公寓就成了一个选项(因此长租公寓一度成为投资热点),而相比而言集中式就要好于分布式。从机构投资的视角来看,规模性【买信托,资管,定增高返点,微信号:xtlc188】和管理难度是必须考虑的因素,而至于用户数和所谓的“互联网入口”其实应该是一个次要因素,而对应的资产本身的质量就应该是重中之重。居住相关的还可以选酒店,不过一定是连锁酒店,具备一定的品牌,具备一定的规模。自己玩个酒店的那是土豪,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这种专业机构。

  目前机构最热衷其实就是写字楼,当前面说的C2B的生意变成B2B逻辑,关系就自然对等,也就有可能去收购整栋的物业,雇佣最好的顾问机构,自己就可以做市,单栋楼宇就具备单独定价的可能。写字楼对于机构投资者最大的好处还是标准化,定价逻辑成熟,市场清晰透明,管理简单,维护简单。也许是因为这个逻辑,即使原本是其它用途,在机构投资者的手中也会想尽办法尽量往写字楼方向去改造,而且越贴近甲级的标准越好,因为那样才能够纳入主流的语境,虽然依然是窄众,但却是熟悉的封闭市场,买家卖家都很清晰,大家是同一种语言,买的时候大概就会知道退出时该卖给谁或者用这样的逻辑变现。这就好比香港股市和内地股市的区别,成熟的机构投资者自然喜欢更熟悉的环境。

  成熟的机构也不会投零散的商铺,哪怕是一条街,比如“金街”。要投的话,他们会投集中商业。也许他们也会从开发商手里直接买物业,那一定应该是定制,可以一起去拿地,或者一起做基金,你来“轻资产”,我就要落一个自己想要的物业!不过即使这样,目前国内真正去投集中商业的机构还是极其稀少的,屈指可数。这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国内尚缺乏可靠的零售商业的资管机构!敢做集中商业投资的机构比如光大安石和中信资本,都是自己在建自己的资管团队,自己在做自己的商业品牌,就是这个原因。因为投资的机构少,而且REITS迟迟不出,所以投资集中商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退出。你拿的成本多低都没用,退不出就等于投资失败!幸好,如今资产证券化的兴起显然已经打开一扇门,像光大安石那种早已布局的,甚至干脆就去买了个上市公司的壳,退出的选择就更多了一些可能。

  换做了机构你再来看前面的问题,你会突然发现问题其实很简单。越是具备成熟运作体系的机构就越会向后选择,既然价格上有洼地,既然有能力去驾驭其中的复杂,既然越往后选竞争对手越少,既然可以实现的想象空间有如此大的差距,那么干嘛不去试试?做有门槛的事情,做对了,你就可以自由自在!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