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现金“鸿沟”难以逾越 绿城断臂求生到何时
发布时间:2012-6-29 9:50:00 来源:新华网
还有多少可卖?

标准普尔在不久前发布报告称,绿城中国的流动性仍严重不足。截至2011年底时,手中持有的现金仅能覆盖37%的2012年到期债务。4月底,标准普尔和穆迪两家评级机构同时降低了对绿城中国的评级,并给出负面展望。从年报看,绿城中国在2012年将面临超过200亿元的短期债务压力,包括一年内到期的158亿元银行贷款和45亿元左右的信托贷款。

据观点地产网消息,自从实施房地产新政以来,绿城主要负责开发房产项目的公司就遇到了大麻烦。销售回流速度迅速下降,加上高负债的拖累,资金流动性不断趋弱,令绿城差点“丧命”。为求生,绿城最终不得不走上断腕之路。

为了弥补这一资金缺口,绿城从2011年底开始卖地。2012年1月5日,绿城宣布出售无锡蠡湖香樟园项目部分股权,套现5100万元,到今年4月,绿城中国连续出售旗下6个项目的股权,回流现金近60亿元。这还不止,单单6月里,绿城接连宣布引股九龙仓、卖地予融创。6月8日,绿城中国宣布向九龙仓发行股份及可换股证券,筹资50.98亿港元。而后不到半个月时间,绿城6月22日再度宣布,将旗下长三角为主的9个项目半数股权,作价33.72亿元卖给融创中国。

通过几次出售项目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绿城今年需要支付的200多亿元债务总算有了着落,但是今年绿城预计新开工面积580万平方米,预计竣工量将达到434万平方米,比2011年的实际竣工面积244万平方米高出了190万平方米,这意味着绿城除了债务之外还需要比去年更多的建设资金。

贪婪与迷信

接下来对于绿城中国而言,将是企业战略的调整。对于企业的战略调整,绿城首先想走的是代建之路。这也是从2010年开始宋卫平所称的突围调控的“另类”高速增长之路。

然而,杭州业内人士兰洪海指出,绿城从以高端产品为主转向为保障房做代建,相当于做地产界OEM,很难说绿城未来将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他分析称,在绿城一贯的产品至上运营体系中,在产品的建设方面很大程度是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的。但绿城对品质的追求都可以在高额的利润当中大大充抵掉。“但到了更大的代工市场里面,它的优势基本就消失掉了。如果要想在代工市场当中做大做强,无异于让美国人帮我们生产家电。”

他指出,习惯做高端的绿城转攻保障房市场,并要在2至3年内,经营成全国保障、安置房领域的最大开发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支撑。

同时熟悉绿城的业内人士亦在其个人微博上表示,浙江绿城集团[简介 最新动态](绿城阳光[最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公馆绿城百合公寓[最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董事长宋卫平的出发点或许是想为人们建造高品质的住宅。但用一伙五星级酒店的大厨去掌勺一家以农民工为主消费的夜排档,成功的几率很低。“即使那家排档的菜品确实会比其他的排档要好,又如何?人群不同,需求不同,定位自然不同。老宋太过于迷信自己,至今不悟!”上述人士更如此表述。

如今绿城存在的问题还不仅在此,宋卫平在2010年初就立下了当年千亿元的目标。虽然当年绿城就完成了500亿元的销售,但是离1000亿元的目标还太远。于是代建从那时就开始了。同时为了完成千亿目标,宋卫平一直想拿地迅速壮大绿城。

“2010年万科用于业务发展的资金大约1200亿元左右,而绿城自有资金只有100亿元左右,合作伙伴的钱不到100亿元,就是这200亿元本钱支撑起每年500亿元的销售收入,还要用来维系30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宋卫平说

这里就不难发现绿城的危机所在,一方面是资金超级短缺,而另一方面则是宋卫平的战略贪婪。贪婪战略的实质又是宋卫平对于自己的过度迷信。有业内专家称,房企资金链依然紧绷,现金“鸿沟”难以逾越,存活依旧是大问题。在宋卫平的自信之下,饱受资金困扰的绿城首先面临的是存活问题,这不免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6年前,孙宏斌的顺驰因为资金链的问题倒下,而这个故事今日在绿城宋卫平的身上会否重演呢?”

标题 日期 阅读/下载
  现金“鸿沟”难以逾越 绿城断臂求生到何时 2012-6-29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