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突飞猛进的市场中,万达是千亿房企中唯一业绩下滑的企业,同比下滑33%。由于万达商业战略调整,在2015年提出轻资产运营模式,导致企业在2015年、2016年投资拿地上出现大幅下滑。
据CRIC监测数据,相比2014年耗资342亿元拿地,2015年万达拿地资金降至282亿元,2016年仅有145亿元,除此,2015年、2016年企业新增土地储备分别为1827万方、592万方,远不及2014年2699万方。企业投资力度突然降温致使2016年整体市场火热情况下业绩不升反降,与其他房企高歌猛进形成鲜明反差,是一家典型的由于战略实施造成销售下滑的案例。
万达可以说是千亿房企中最有特色的一家,企业的开发销售与商业运营都占到比较大的比重,特别是近几年商业运营收入快速增长,最近三年租金收入复合增长率达33%。在整体销售下滑情况下,商业运营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对于一家传统的房企而言,如果不在开发销售上有所突破,还是有很大压力的。
万达最大的优势在于整体综合开发,千亿房企中唯一一家业态布局中商办比重大于住宅的企业,这样一种模式特别受到地方政府欢迎(原来是一线和二线城市地方政府认可,近两年由于万达低价拿地原因,其模式更容易为三四线城市地方政府接受)。同样,问题也出在这样的模式,原先的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即使有大体量的商业和办公,也不影响整体的去化,特别是办公直接销售或改为类住宅销售,在强二线城市销售中并不受太大影响,但在三四线城市中,办公的去化明显受阻。好在商业是万达强项,规模效应使得万达的商业运营在国内房企中一枝独秀。
在2016年万达年会上,董事长王健林表示万达服务业收入、净利润大于地产收入,2016年服务业收入占比55%,历史上首次超过地产,以此论证万达已成功转型服务业,不是一家单纯的地产公司。我觉得这个逻辑不成立,他是基于万达地产业绩减少造成比重下滑来做的判断,进步肯定谈不上,至少从地产角度来说,还是出现比较明显的退步。
另外,万达产品2016年表现抢眼,相比万达广场来说,万达城得到各地追捧,文旅项目也遍地开花。除了最早投资的长白山、西双版纳稍有压力外,其他文旅项目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万达在这个方面有其独特优势。
2017年,从战略角度,万达不能只是守住千亿,而是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更加积极应对。随着整体市场调控,对万达来说反而带来更多市场空间和机遇,可以在投资上更加积极,采取合作、兼并策略,进入更多的一二线城市,而不是如过去的两三年主要在三四线城市布局。除此,在产品线上应该有更多的创新,特别是万达城模式应该开发2.0、3.0版本。
万达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地产集团,过去很多年都处于中国房企的领先行列,2016年的调整相信主要是基于战略上的因素,万达自身的团队、产品线及体系都决定了这家房企的基础和底蕴是非常深厚的。2017年是万达的选择之年,谈不上生存还是毁灭,但发展还是退步将是放在王健林面前的选择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