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上班族最容易从银行拿到贷款,63%的人符合银行的贷款资质要求。而相对来说,70%的个体户和55%的中小企业主无法从银行得到贷款,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依旧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这是中关村互联网金融协会与在线金融搜索平台融360联合发布的最新《中国信贷搜索现状》网民行为数据报告所产生的结论。
作为一家提供在线金融搜索的专业机构,融360基于2013年前三季度86个城市、2亿多次用户搜索及近100万的用户申请数据进行了行为分析。研究发现,在整个上班族群体中,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大型国企、跨国公司的上班族符合银行贷款资质要求的占比远高于平均水平。公务员、医生、教师和企业员工被认为收入比一般小企业主、个体户的收入更稳定,还款来源更有保障,贷款会更倾向他们。
而相对来说,小微企业很难获得银行的青睐。数据显示,每月经营流水在5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是经营贷款的主要需求群体,占比高达62%。然而其中仅有17%的申请企业明确符合银行资质要求。每月流水5-10万的企业资质符合率则上升到63%,10万及以上的则超过66%。这表明企业经营稳定之后,贷款资质随之提高。
另外,华南地区的小微企业贷款饥渴度远远大于华北和西北地区。融 360提出的贷款饥渴度概念,指没有通过贷款审批的数量占贷款申请总数的比例,以此衡量,国内贷款饥渴度最高的五个城市分别为中山、惠州、杭州、宁波、佛山。这些城市经济起步较早,民营经济发达,小微企业众多,郊区和城区经济差别小。发达的经济需要相应的金融服务,然而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基层网点撤并,贷款权限上收,以及当地网点主要吸收存款,转移了金融服务重点。相对而言,村镇银行和小额信贷机构由于自身力量有限,无法有效满足需求。
在银行风险控制和成本管理面前,任何支持小微企业的口号都显得苍白无力。调研发现,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强烈,且有意愿支付偏高的成本,这对于金融机构是个不错的利润点。但是经营的高风险性、小微企业的高分散性,资金管理缺乏规范性,使得大量小微企业止步于银行严格的风控条件前。比如银行普遍要求申请人有厂房、住宅、商铺等抵押物,要求有一定的经营年限,以及本地户口。
但是近年来一个鲜明的金融趋势是,越来越多的银行将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作为重要方向。很多银行已经开始反思过去傍大户的盈利模式,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纷纷推出了小微金融服务战略。银行的这种改变,在目前中央要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的导向下,显得格外合拍。
融360 CEO叶大清表示,目前在融360平台上的热门经营贷产品,有一半以上是传统银行推出的。这些产品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设计出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同时针对小微企业融资“时间急、金额小、频率高”的特点,银行机构也在努力提升审贷效率,而且愿意将产品放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客户的精准开发,消除了信息不对成。叶大清认为,在互联网企业纷纷抢占金融市场的压力下,传统银行只要认真开发小微融资业务,竞争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