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5月6日:金融街遭遇成长烦恼:2015年净利与营收双降逾两成
发布时间:2016-5-6 11:07:3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到金融街,曾被众多券商追捧为地产股“五朵金花”之一,但当下会否名实相副?

日前,金融街(000402,SZ)对外披露2015年年报,但多项业绩亮红灯,比如公司实现营收155.6亿元,同比下滑逾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5亿元,同比下降约23%,尤其是经营现金大幅流出大约128.4亿元,同比上升大约3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与同行相比,金融街对去年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流出所作出的解释,仍难掩其模式背后的转型困局。

金融街模式首遭业绩之忧

去年,金融街账面现金大约85.4亿元,同比微增不足5亿元,但去年短期负债高达152.5亿元,同比暴增大约100亿元。

2014年下半年以来,地产股再融资开闸,尤其是去年金融街对外融资177亿元。但就其而言,一方面是增持和地产扩张需消耗资金,另一方面是账面现金难以覆盖掉短期借款,对其资金链压力不容小觑。

16年前,北京金融街集团借壳重庆华亚纸业,将“北京金融城”业务模式推向资本市场,一度成为地产股中的“五朵金花”之一。

2010年,金融街借壳上市迎来1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开始调转发展模式,由最初单纯的土地开发向房地产开发转变,再由房地产开发向“房地产开发+持有经营”转变,逐渐形成具有金融街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

记者注意到,与住宅市场较受多轮楼市调控的深刻影响,商业地产却一路狂飙,迎来“井喷式”发展,比如金融街除了北京大本营之外,加速向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惠州等城市扩张。

从金融街财报来看,2010年至2012年该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均同步稳健增长,尤其是前两年净利润增幅要高于营收增幅,2012年营收增幅反超净利润增幅。彼时,金融街一直以中国商务地产领导者自居。

不过,商业地产“井喷式”爆发也带来了更多二线城市高空置率,基于其不同于住宅产品高周转率的特性,比如反映到金融街2014年财报上,即为营收增幅10.8%,净利润微增1.24%,但去年多项业绩指标集体下滑,较为罕见。

记者还发现,去年,金融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实现净利润仅为6亿元,同比下滑高达70.9%。今年一季度,金融街实现营收43亿元,同比增幅237%,基于销售签约与回款增加,经营性现金流入显著增加,但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7.8亿元,同比下滑2.21%。

依此来看,金融街今年一季度明显遭遇了“增收不增利”的被动局面,金融街某区域一位营销中层表示,与不少房企一样,他们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区域分化越来越大,加剧了其扩张风险。

记者向金融街董办发去了采访提纲,对方答应及时回复,但截至发稿仍未收到相关回复。

商务地产商何以突围?

相对而言,立足于“上海金融城”而上市的陆家嘴(600633,SH),同样主打商务地产开发与租赁,却是另一番发展景象。

去年,陆家嘴实现营收56.3亿元,同比增长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达19亿元,同比增长18.6%,经营现金流由2014年净流出近10亿元转为净流入33亿元。

记者发现,从近几年来看,陆家嘴的营收、净利润、经营净现金流入(除去2014年经营净现金为流出)等关键指标均较为稳健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其深耕上海CBD等核心片区,明显不同于金融街全国化扩张。

2015年,陆家嘴自持物业总建筑面积为154 万平方米,尤其是优质甲级写字楼自持逾百万平方米,其中房地产租赁毛利率83.7%,但陆家嘴竣工、新开工与续建项目合计总建筑面积逾232万平方米,去年地产开发毛利率42%。

去年,金融街自持物业总建筑面积为61.6万平方米,其中写字楼占了近40万平方米,毛利率接近92%,而金融街储备地产开发规划总建筑面积914万平方米,其中去年新开工与竣工面积累计278万平方米,但地产开发毛利率仅为25.7%。

依此来看,金融街与陆家嘴作为国内商务地产标杆房企,高毛利率的商业租赁模式应是主流,但当前两家自持量虽然仍在上涨,但相对于其较低毛利率的地产开发所占比重来说,仍然相对较低,特别是金融街表现较为明显。

陆家嘴对外表示,从长期发展而言,融资模式单一和持有型物业占有大量资金,会导致资金链趋紧,影响规模化拓展,应变单纯“同质扩大”为关联产业“异质扩张”,向商业零售、金融投资扩张。

记者从金融街2015年财报发现,其新战略是想从商务地产向住宅地产等细分领域跨界经营,但就当前地产股跨界情况来看,多数转型实际成效并不明显。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