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第二届“公共住房的未来”国际研讨会现场 |
|
|
|
第二届“公共住房的未来”国际研讨会主旨发言 |
上海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上海探索了分层次、多渠道、成系统的住房保障体系,并且在住房保障制度方面逐步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住房保障的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问题正在得到缓解。 内容详细 |
|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 我们中国可以分为商品房、保障房和第三市场,城中村、农村房,这在我们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承认其客观现实,把它规范好、发展好,我们解决住房问题路子更加宽一点。 内容详细 |
|
上海城开集团副总裁李滨 城开集团开发的上海保障性住房项目是2009年上海市重大工程,我们项目涵盖了三种,四分之一是公共租赁,四分之一是动迁安置房,二分之一是经济适用房,我们感觉这三方面对我们任务也非常重,责任也大,同时我们感到非常有意义。 |
|
香港大学城市设计系的赵丽霞教授 我研究的重点就是研究政策的转移过程,我现在结果主要是看转移的可能性,可以对输出的城市和输入的城市各方面做一个比较。基于转移和理论概念,其实在文献,就是住房的文献之间比较多,就是从两个层面去看,一个是输出的城市做研究,输入的城市的研究。 |
|
北京大学林肯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满燕云 中国的住房的政策有点像钟摆式的,1949年到1977年是国有化,公共住房达到了80%到90%,大家很少有自己拥有的住房。1977年到1998年从另外一个角度私有化,变成的房改房。1998年开始建立非常新的社会住房政策,其中有经济适用房,也就是中低收入家庭购买住房的政策,同时给最低的家庭廉租房的建设。 |
|
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研究院 邓永恒教授 公租房应该作为一个过渡,而不是作为包干的,新加坡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金字塔的住房结构,怎样从最低收入群开始满足有一个屋顶遮盖的需要,然后再上升到上一层,把公租房作为过渡的过程。 |
|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 陈晟 中国房地产政策过度偏重于房地产的经济属性而忽视了其应有的社会属性,房地产业所应担负的民生职能被付之阙如。今后中国的房地产政策应该回归其保障民生的社会属性。 |
copyright
© 2012 China Real Estate Data Academ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院
版权所有
|